清研观点 | 新阶段,营商环境政策之路怎么走?
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改革相关举措的稳步推进,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和优化,市场主体数量大幅增长,企业办事也方便了许多,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是,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发展和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未来营商环境优化需要不断完善监管规定和方式,营造更加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使市场主体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和发展。
一、我国以往营商环境政策特色
近几年,国家和各省市出台了一大批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特别是自2020年1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先后发布了地方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方案,积极对标世界银行及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营商环境评价要求,细化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着力优化当地营商环境。
k8凯发(中国)通过对全国300多项营商环境政策梳理和研究发现,我国营商环境领域的政策总体可以分为两大发展方向,一是沿着流程更短、时间更快、成本更少等方向持续优化;二是相关试点政策突破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与地方实际发展情况、产业特色等结合更加紧密。
具体呈现出如下四个特点:
特点1:办事时间、环节更优化
一是优化办事流程、缩短办理时间。近年来,通过优化工作机制,如推动审批由串联变成并联,提高联办联审效率,推行政务服务“一门”“一窗”改革等,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缩短时限。
如在“办理建筑许可”领域,北京市通过采用创新优化的“工作营”机制,成立工作小组,主动与设计单位对接服务,共同对设计方案、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做到“一次审图,快速审批”,大幅提高了审批效率。
二是各类信息技术不断加持。搭建多部门联合审批平台、“一网通办”平台等,提高数据采集、审批效率,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与环节,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
如在“跨境贸易”领域,为了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推动口岸物流监管领域便利化、信息化建设,2021年11月,北京市推出了北京双枢纽空港电子货运平台,实现了车辆备案、提货交货预约、车货绑定、查验预约、货物申报等空港物流通关环节“一网通办”。
厦门市通过搭建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即“免申即享”平台,变企业“上门找政策”为政府直接“上门送政策”,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对于鼓励制造业企业增产增效用电补助这一政策,企业只需登陆“免申即享”平台点击确认、自填或确认相关数据信息、收款收据信息后,等待系统短信通知企业复核,即可等待资金拨付,一改过去需要企业向国网提供多项证明材料,待审核通过后还需上平台确认的复杂流程。
特点2:市场环境更加公平开放
为了进一步打造公平、竞争、开放的市场环境,在反垄断执法、公平竞争审查、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持续加大改革力度。
一是在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方面,北京市积极探索创新独立公平竞争审查模式,实现公平竞争集中审查、专业审查,建立第三方评估制度,借助第三方专业力量集中论证,确保审查质量和效果,并重点围绕医药、公用事业、建材、生活消费品、教育培训等领域,加大反垄断监督执法力度。杭州市持续改进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在网络虚假宣传、刷单炒信、虚假交易等方面,加强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监管。
二是在公平竞争审查方面,北京市将市、区两级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政策措施全部纳入公平竞争审查范围,做到应审尽审。杭州市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政府采购、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化待遇,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刚性约束。
三是在公共资源交易方面,北京市整合建立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服务、交易、监管平台体系,深入推进招标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透明。
特点3:法治监管更加全面
在坚持“放”与“服”的同时,以事中监管为重点,创新监管模式,实现综合监管,为公平、安全、有活力的市场提供保障。
北京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重点推进“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根据监管对象风险、信用等级和行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精准监管,对于风险低、信用好的市场主体降低检查比例和频次,对于风险高、信用差的市场主体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并聚焦“管好一件事”,统筹运用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科技、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等6种监管方式,在餐饮、医疗、养老等企业办事频率较高的9个重点领域推行“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等场景化综合监管措施。
特点4:地方特色更加突出
《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将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城市确定为首批试点城市,相关城市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产业特点等,探索特色改革措施,先行先试,为深水区改革积累有益经验。
例如,跨境电商是杭州市的重点产业之一,为了进一步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促进跨境电商的发展,杭州在国家“规定动作”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自选动作”,针对出口退税,杭州市全面推行出口退税备案单证云端存储、在线实时核查,既能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还能降低办税成本。针对“出口转内销”,杭州市推出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一般纳税人资格试点,旨在赋予试点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身份,允许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税收抵扣,便利企业内销。
二、营商环境改革未来之路
但是,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改革政策持续加码的同时,随之出现的政策趋同性、政策落地性、政策满意度等问题也不容忽视。同时,我国营商环境改革进入关键攻坚期,未来的改革任务将更加艰巨,在真正服务企业、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存在巨大挑战。
未来,我国营商环境改革要以市场主体的需求和感受为核心,持续加大各项改革力度,本文认为,未来营商环境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深度贴合当地产业发展需求。以往研究发现,各地出台的政策研究存在较强的“通用性”,18个营商环境指标改革任务同等重要,未有效体现以企业实际需求为核心的任务目标。未来,各地应切实把握市场主体的内在需求,出台具有特色化、差异化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提高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不断激发市场活力、提升企业的获得感。
二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通过对以往政策研究发现,营商环境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协同联动性不足、政策落地效果打折等问题。未来,各地应积极探索政策落地体制机制改革,以为办事创业提供更便利、更高效的服务为目的,开展更加精准的政策推送、辅导及讲解等宣传内容,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使目标企业能够及时知晓并享受政策红利。
三是推动市场更加开放、规范。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限制,探索更加灵活、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体系、监管模式、服务方式,破除制约主体进入市场的各类隐性障碍,打造更加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
四是加快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领域的法规体系,探索包容审慎的监管新模式。加强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信用监管和信用约束。畅通商事主体充分参与立法的渠道,广泛征求商事主体的意见和建议。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优化营商环境,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