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为什么要讲消费公平?
近年来,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消费业态的快速升级,新消费、新业态层出不穷,比如直播带货、盲盒消费、视音频平台消费等,不同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
新消费带来新体验,也带来新问题。资本的“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使得一些平台和经营者违背“科技向善”的伦理价值追求。大数据“杀熟”、“算法歧视”、先加价后打折等多种“套路”,让消费变相不公平。
为了避免以偏概全,咱们透过数据看全局。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利用自有问卷模板,通过自有样本库,面向全国七大区域发放并回收3752份有效问卷。基于调研工厂自有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对人们的网购频次、网购渠道、网购问题、网购意见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梳理。
看看大家遇到的问题,是不是也是你遇到的问题?
一、网购成为生活中高频消费方式
便捷的网购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男女老少都绕不开的一件事情。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调查数据显示,生活中频繁网购的人占到84.6。智能手机的普及,尤其是视频直播等新消费场景的出现,让不少“银发族”也加到了网购的队伍中。
二、拼多多、抖音、美团成网购新秀
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调查数据显示,京东、淘宝系天猫依然是六成以上消费者网购首选平台,但随着新电商平台抖音、拼多多、美团这几年的快速崛起,四成左右的消费者选择在这些新电商平台下单消费。同时大众点评、携程、同程等O2O平台,在网购消费占比约为1-2成。
三、网购虽然好,问题也不少
消费者选择线上消费,除了低成本“逛街”,送货到家的快捷,电商平台相对信息公开透明、弥补了线下消费信息差的短板,商家一旦前后调价,很容易引发消费纠纷、产品价格调价。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产品价格调价,容易买亏了、或者被先涨后打折等套路骗了。
电商平台的商品主要通过图文、视频方式展示,容易被过度美化宣传,消费者拿到实物后发现与实物不符,商家涉嫌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行为,也就有了网上“买家秀”与“卖家秀”的梗。同时、客服态度、物流快递也是问题。
此外,在网络消费中,消费者交付金钱之余,不可避免地交出了比传统消费场景中更多的个人信息,由此引发个人信息保护与使用方面的种种担忧。消费者既担心自己的信息被泄露、盗卖,有时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受到了“算法歧视”,被大数据“杀熟”。
中国消协发布的《2021年网络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指出,部分商品和服务存在质量缺陷,在直播营销、社交软件营销中更为突出;直播营销中不法网络交易经营者虚假宣传的表现更加多样化。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调查数据显示,在网络消费中,近四成的消费者最希望被整治的是直播带货行业。同时、短视频销售、网络游戏、快递等也是大家希望能被整治的领域。
四、不满意就投诉,管用吗?
在新消费环境中,您对投诉服务满意吗?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调查数据显示,约八成消费者比较满意。但依然有近两成消费者对投诉处理结果感觉一般或者非常不满。
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受理结果不能满足要求,投诉容易遭到打哈哈、绕圈圈、踢皮球等现象。同时、受理人员不专业、速度慢、渠道不畅 、态度不好等多方面也让消费者不满。
五、消费者到底是“羔羊”还是“上帝”?
在大数据时代,消费者和到底到底是不是公平对等的关系?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调查数据显示,近八成消费者认为自己和平台是对等关系,仅有不到5%的消费者认为关系不对等。
调研工厂(http://survey.work)调查数据显示,相比较上一年度,过半消费者觉得现在的新消费环境如何比之前好了。但也有四成消费者认为和之前一样或没有改善。
随着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消费业态和消费方式的不断演进变化在大数据时代,“数据鸿沟”给老年消费者带来诸多不便;“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泄露”等冲击着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自主消费权和知情权。
2022年,中国消费者协会将全国消协组织消费维权年主题确定为为“ 共促消费公平 ”。共促消费公平是促进全体消费者的消费公平,既要推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供给,也要强化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等特殊消费群体的保护力度,补齐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乡镇和县域地区消费环境的建设短板,使大家享有均等的机会和平等的身份参与消费活动,在基本公共服务消费需求不断满足的基础上跟上时代消费步伐,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现更大范围的消费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