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研智库 | 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本周全国民政工作有哪些工作亮点和热点,我们一起来看!
宏观政策
国务院:召开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
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5月28日以视频形式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各级政府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是贯彻法律的重要举措。要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普法宣传,完善举措推动法律的贯彻执行。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依法处置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空间治理,杜绝色情、暴力等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全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
国务院:全国省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实现全覆盖
据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截至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办公室均设在民政厅(局),实现省级层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全覆盖。
天津、河北、内蒙古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北京、山西、吉林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全国共有10个省(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党委常委同志担任主要负责人,其中,山西、四川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内蒙古、西藏由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担任,安徽、江西、山东、陕西、青海由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担任,贵州由省委政法委书记担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党委副政委担任,其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政府分管民政工作的负责同志担任。
社会救助
湖南长沙: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创新试点
近年来,湖南省长沙市加快打造高效优质贴心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有效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户致贫。目前长沙市正在开展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将重点从优化工作机制、加强工作保障、配强工作力量等方面着力,进一步释放改革活力,夯实发展基础,兜实基本民生。
长沙以城乡低保一体化改革为切入点,推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实现城乡统筹,以统筹政策制度、保障标准、管理体制、操作程序、信息平台为重点,破解城乡低保政策分设、程序两张皮、标准不一等情况,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救助服务体系。为进一步落实兜底保障措施,全市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了主动发现机制,通过定期入户走访、建立困难群众基本档案和数据库,动态掌握困难群众需求与预警干预。在城市建立低收入群体帮扶长效机制,采取急难、医疗、住房、就业和基本生活“五帮扶”措施,让更多困难群众,尤其是低收入边缘群体和非本市户籍人口有了心灵上的温暖依托。
四川省: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
日前,四川省民政厅印发通知,在全省部署开展为期一年的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加强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经办能力和服务水平,推动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重要保障。
根据安排,今年全省低保领域专项治理将从六个方面进行巩固提升,即持续巩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成果,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回头看”,排查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集中整治低保金管理发放不规范问题,化解社会救助领域信访事项,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整治社会救助经办服务作风问题。
重庆市:《关于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印发
6月1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民政局、重庆市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 渝建〔2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全力做好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
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主要为经鉴定唯一住房安全等级属于C级或D级、或认定确属无房户的以下农村低收入群体。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对象认定上,乡村振兴(扶贫)部门负责认定农村易返贫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的其他脱贫户。民政部门负责认定农村低保户、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农村低保边缘家庭待认定政策制定出台后执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等级鉴定。
养老服务
北京市:全市计划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题
为了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满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北京市民政部门不断探索完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加快养老助餐点全覆盖。目前,北京市正在酝酿出台《北京市养老助餐服务实施办法》,引导、规范本市的老年餐市场。下一步,将鼓励养老助餐服务商更积极地对接市场,丰富产品种类,提升供餐能力和质量的同时,强化自主造血能力。此外,将鼓励、推动养老助餐服务商进行市场化改革,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在坚守安全底线前提下,全面开展养老服务机构助餐服务工作。今年,本市计划发展1000家养老助餐点,加快养老助餐点全覆盖,切实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启动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为帮助困难老年人改善居住条件,提升居家养老质量,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政厅表示“十四五”期间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开展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目前2021年度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6个县区项目资金已到位。
明确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改造对象范围扩大到城乡低保对象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等家庭,倡导有需要的其他老年人家庭自主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包括13个基础类和17个可选类改造配置项目,基础类项目指政府对困难老年人家庭予以补助支持的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是改造和配置的基本内容;可选类项目是根据老年人家庭意愿,供自主付费购买的适老化改造项目和老年用品。
儿童福利与保护
北京市: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6月1日开通
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和市政务局、12345市民热线服务中心合作建立的“北京市12345未成年人保护热线”6月1日起正式开通并投入使用。热线开通后,将及时受理、转介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投诉、举报,并提供未成年人保护政策法规咨询服务,心理疏导、情绪抚慰等服务,个案帮扶与转介服务等。据介绍,热线实行综合化服务,以热线为纽带,构建“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五位一体的未成年人保护综合服务体系。建立热线辅助支持系统,包括专家咨询团队、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法律服务、心理服务机构,逐步开发微信公众号和手机APP客户端等,完善热线受理途径和形式,为全市儿童提供更加有力、高效的维权和帮扶服务。
杭州滨江区:今年年底街道普惠性托育机构全覆盖
滨江区目前有50万常住人口,0至3岁婴幼儿有13000多名,60%有托育需求,但托位仅有1000多个。为缓解婴幼儿照护难题,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解决幼托难题,杭州市滨江区将在全市率先百分百建成街道普惠性托育机构,于6月1日正式发布“爱婴护婴”大礼包。将通过公办幼儿园教学场所和师资队伍智配,面向2至3岁的孩子及其家长开设婴幼儿家长养育技能提升专业课堂;通过科学养育、亲子游戏等活动,让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环境,缓解分离焦虑。届时,家长可运用“滨江健康驿站”小程序进行查询预约。计划今年底前,100%建成街道普惠性托育机构,每月费用在2500元以下;预计明年底前,100%开办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随着“三孩”政策的公布,滨江“大礼包”的推出,对很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基层政权与社区治理
陕西华阴市:社区治理出新招 居民服务落实处
为解决小区自治工作,更好地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推动邻里和睦、楼组和洽、小区和谐,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共建共市治共享”的小区自治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矛盾不上交”,华阴市民政局在城市小区开展”微自治”模式,并创新社区治理亮点做法。
一是加强社区”网格化管理”,合理划分网格员责任区域,提高网格队伍的能力。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三级网格化管理台账,并在各个小区张贴网格公示牌,公示牌上明确各小区团支部书记、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并亮明党员及志愿者身份,真正实现服务居民零距离,”大事不出门,小事不出社区”的良好氛围。
二是完善小区”微自治”资料,建立群众意见建议台账、群众利益诉求台账、群众投诉举报”民情三本账”,完善居务公开和居民协商议事双备案,指导小区成立民情恳谈会、民情理事会,引导居民建立居民意见建议交流平台收集社情民意等方面,提升基层社区工作治理。
江苏镇江:《镇江市发挥老干部作用助力社区治理指导意见》印发
为深入推进全市离退休干部“银发生辉”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发挥老干部作用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广大老干部融入社区、融入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局,充分运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助力助推社区高效能治理,近日,镇江市委老干部局、市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出台《镇江市发挥老干部作用助力社区治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指出,要把握目标方向,充分调动老干部主观能动性,引导老干部融入社区、服务群众、发挥作用。完善组织体系,发挥支部政治功能,激发老干部助力社区治理的使命担当;完善社区党组织架构,把居住在社区的老干部纳入社区组织管理,积极推动“支部+志愿服务分队”建设。鼓励各支部创建助力社区治理“一支一特”“一支一品”特色品牌。强调引导社区老党员、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乡贤助力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治理公信力和认同度;拓宽老干部助力社区治理途径,实施“四个一批”计划;提升老干部助力社区治理组织化水平,按照全市离退休干部“银发生辉”工程统一部署和年度计划,“总队-中队-分队”各团队在大局下行动,“一盘棋”开展志愿服务。
社会事务
重庆市:全面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
5月28日, 重庆市召开全市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工作推进会,表示今年全市41个区县(自治县)全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试点,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尽快恢复生活自理、回归社会、自食其力。会议强调要抓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国家综合创新试点、“福康工程”实施和困难重度残疾人集中照护服务工作,持续推动残疾人福利工作更高质量发展。
试点期间,将在增加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有效服务供给上下功夫。在场地提供方面,民政部门将会同卫生健康部门和残联组织优化完善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残疾人康复机构、养老服务机构、社会服务机构的功能,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提供场地。在服务供给方面,民政部门将会同财政部门通过优化登记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设置专职社工岗位,招募患者家属参与,不断提高服务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在专业支持方面,充分发挥精神病医院、精神卫生福利机构等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作用,辐射和带动社区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同时还鼓励各地探索建立民政直属精神病医院或精神病人社会福利院,为深入开展社区康复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安徽庐江:聚焦“四度”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水平
今年以来,庐江县聚焦“精度”、“温度”、“深度”、“力度”,着力提升本县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水平。一是识别有“精度”。依托全国救助管理信息系统,互联网等创新手段,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信息比对,通过“人脸识别”技术手段及开展“互联网+寻亲”模式。二是救助有“温度”。坚持“先救治,后救助”的原则,做好流浪乞讨未成年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危险传染病人的救治工作。对残疾、智障、受到伤害或有心理问题的,积极进行医护和康复。三是宣传有“深度”。开展日常街头巡逻,向市民宣讲救助管理政策,公布24小时救助热线及救助站地理位置。四是监督有“力度”。采取建立第三方监督委员会形式,邀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县电视台记者、爱心人士、有关领域专业人士等参与到日常救助管理工作督查中来,经一定程序组成第三方监督专班,对所辖救助站管理机构进行专门监督,实现救助管理机构与社会监督评价体系的良性互动。